English

除“电子毒瘤”还需深入持久

2000-12-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

针对被社会视为“电子毒瘤”的电子游戏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文化部今年7月向全国下达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经过4个多月的整治,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赴东北三省采访,了解到部分家长、师生对当前治理电子游戏的心声。

治理见成效

持久更重要

自文化部《通知》下发后,东北三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重新审核登记标准或关停范围,对经营场所的营业地点、游戏机台数、营业时间、机型机种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大力压减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数量,短短几个月就由治理前的9326家压缩到目前的3890家。其中,黑龙江省由治理前4302家压减至目前的1525家,压减率高达65%,吉林和辽宁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认为,有关电子游戏场所在“学校周边200米以内不允许开设”的规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于个别已经把电子游戏厅当成课堂的学生来说,无非是多走几步路的问题。一位面带泪水的家长悲愤地说:“游戏厅的老板不管你是否成年,只要你去玩就可以记账。我的孩子打电子游戏已经成瘾,孩子省下午饭钱去买游戏币,有时还偷父母的钱,我怕他以后去偷别人的,希望政府打持久战,对电子游戏厅绝不能手软。”一位中学生对记者说:“现在街面上的游戏厅治理得很好,但有些游戏厅很秘密,只有常玩的学生知道,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在一些座谈会上,许多师生和家长认为,阶段性成果固然可喜,持久性战役更为重要,尤其要在专项治理中对青少年“电子游戏成瘾者”有根本的疗救,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安心。他们呼吁出台更严厉、更有效的法规,来治理违法违规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严格管理“网吧”

清除“网络鸦片”

在还没有将电子“毒瘤”彻底根治的今天,充斥在城市众多角落的“网吧”也值得注意。

据了解,目前对“网吧”的法规仍不够明确、严格。有些经营者抱着打擦边球的心理,用注册“网吧”来谋取非法利益。现在许多“网吧”利用高性能的电脑配置游戏软件,招揽青少年消费,有的电脑游戏软件涉及凶杀、色情等内容,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将其称为“网络鸦片”。

一些网吧经营者向记者介绍说,光顾网吧的青少年一般以上网聊天为主,有的“网虫”可以连续10个小时呆在网吧。采访中,记者在网吧不时看到一些学生正在浏览明星写真集及色情照片的网站。看来,一些违法违规的“网吧”占据了学生们“减负”后的课余时间,给其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有些不法经营者在政府有关部门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厉打击的时候,已经转移到“网吧”继续进行不法经营。

面对这种现象,国家信息产业部再次强调,各地应重点加强对“网吧”、“电脑屋”、“网络咖啡屋”等场所的检查监控。电子游戏厅的泛滥教训告诉我们,各地有关部门只有严格按照《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违反规定的“网吧”进行处罚,对“网吧”的开设进行合理控制并严格管理,才可以避免“网络鸦片”泛滥,促进我国电子网络科技的正常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